《艺术文化》跟着台湾人权暗黑旅誌 边走边读白恐年代
《无论如何总得找条活路才行的:台湾人权暗黑旅誌》鼓励读者走访景点。(记者陈昱勋摄)
〔记者陈昱勋/台北报导〕由国家人权博物馆出版的《无论如何总得找条活路才行的:台湾人权暗黑旅誌》,以旅誌的方式,介绍过去与台湾人权相关的「暗黑景点」,包含景美看守所、监狱、马场町刑场、鹿窟菜庙、绿岛监狱等,让读者边走边读,认识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故事和空间。
景美看守所里的会客室,依稀可感受到当年政治受难者被囚禁自由的苦难。(人权馆/提供)
人权馆表示,此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,首先由让大家了解台湾威权时期发生了什么事,以及在什么地方发生这些事的「入门:旅行前听真实故事」开始,再接着介绍包含台湾北、中、南、东的相关空间,以图片对照今昔的「景点:边走边读」,最后是「推荐:旅行路线」,精选包含人权景点的10条路线,可以进行半日游或一日游。
建于1973年的安康接待室,曾留置侦讯、严刑逼供叛乱犯、美丽岛事件政治犯。(人权馆/提供)
内文由张维修、温席昕、李奕萱、廖之韵、朱宥勋、张教煌、路那等人撰写,书籍总监刘定纲指出,台湾从1950年到1987年间的白色恐怖时期,许多地点进行了逮捕、侦讯、枪决等情事,但现今看起来是杳无人烟的遗迹,因此藉由作家、文史导览者的文学性书写,帮助读者重新想像,这也是有别于影展、绘本形式看到更深的白恐纹理。
书中提及的地点包含硬体建筑被保存下来改为纪念馆,如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、绿岛纪念园区,或者做为展馆与民间使用的海军总司令部情报处拘留所;有的则随着人物故事而保存下来并维护完整,如柯旗化故居;也有目前仍闲置荒废的法务部调查局安康接待室;有的则整个被拆除并兴建完全不同的新大楼,例如保安司令部保安处看守所(现址为西门町的商业大楼)等建物。
刘定纲表示,自己居住在新店安坑社区,往返经常看到1970年代囚禁政治犯和刑事重犯的调查局安康接待室,建筑与空间保存原貌相当完整,因此当读者沿着安康接待室、国防部新店监狱、景美看守所、安坑刑场路线走访时,会因背后的事件与故事而涌起各种情绪,也对台湾的人权发展有更多的认识与省思。